close

  
  一、中國超級稻育種計劃
  
  農業部為了21世紀的糧食生產能滿足全中國人民糧食需求,保障國家糧食安全,在1996年立項啟動了中國超級稻育種計劃。
  中國超級稻育種計劃當時分了兩個時期,後來分了四個時期,第一期是1996年到2000年,它的產量指標是畝產700公斤,也就是每公頃10.5噸,第二期就是2001年到2005年,產量指標是800公斤畝產,第三期是2006年到2015年,它的指標是900公斤,也就是每公頃13.5噸,第四期是2016年到2020年,它的指標產量是1000公斤,也就是每公頃15噸,百畝片的平均產量,要連續兩年才算是達標。我們通過形態改良和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,在2000年就實現了第一個目標,當時這個品種叫先鋒品種,是和江蘇農科院合作培育的品種,這個品種2000年通過了第一期的目標,2001年開始大面積在生產上應用,最大的推廣面積將近一千萬畝,它的平均產量大概是550公斤左右,也就是每公頃8.3噸左右,這是第一期的超級稻。第二期超級稻,提前一年在2004年實現了,畝產800公斤,在2002年就百畝片過了800公斤,2003年、2004年在湖南的三個百畝片連續兩年超過了800公斤畝產,每公頃12噸,這是第二期超級稻,叫“瀑布稻”,造型好,稻穗造的好,像瀑布一樣。我們在2011年就突破了超級稻第三期900公斤,在湖南省隆回縣一個百畝片(7.2公頃)實現每畝產量926.3公斤,相當於13.9噸每公頃,突破了第三期超級稻,品種叫Y兩優2號。從2012年開始,我們就把攻關目標瞄準在第四期超級稻,在2013年的時候,農業部長建議立項第四期超級稻,接著正式立項了第四期畝產1000公斤的計劃。在去年,這個品種達到了14.8噸,就是988.1公斤,也是在隆回縣。今年同樣Y兩優900號突破了一千公斤,達到1026公斤,第三期是926公斤,第四期是1026公斤,增長了100公斤。它的株高在1.24米,每一穗粒數達到了330粒,結穗率在92%,收穫指數是0.56,每公頃產量是19噸,一般打八折,實際產量達到15.4噸,這是突破千公斤的產量結構。
  二、超級稻育種技術路線
  
  技術路線總的是兩條,一條是形態改良,一條是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。如何進一步提高水稻的產量?稻穀的產量等於收穫指數乘生物學產量。收穫指數目前都在0.55左右,再通過提高收穫指數來提高產量比較有限,進一步提高產量,就是要保持較高的收穫指數前提下,提高生物學產量。提高生物學產量最簡單最有效可行的辦法就是提高株高,把株升高了,生物學產量就會提高。事物的發展是呈螺旋式上升的,我們古老的品種,植株比較高,都是一米七、一米八,但是收穫指數比較低,0.3左右,也就是說草多谷少,一百公斤的產量只有30公斤是稻穀,60多公斤是稻草,條件比較好的情況是每公頃三到四噸,也就是說比較好的條件下,大概畝產250—300公斤。為了進一步提高產量,要提高收穫指數,在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率先實現了矮桿品種,矮化育種成功。矮桿品種收穫指數一下提高到0.5,一半谷一半草,進一步大幅度的提高了水稻的稻穀產量。比較好的條件下,它的產量大面積可以達到400公斤。它的株高一般是70、80釐米,但生物學產量有限。後來為了進一步提高矮桿品種的產量,再把株高提升到1米左右,叫做半矮桿品種,目前在生產上利用的品種,絕大部分都屬於這個範疇,就是半矮桿,株高在1米左右,包括常規稻、雜交稻,產量在好的條件下每公頃8到10噸。我們現在的超級稻,第三期、第四期超級稻,就是800到1000公斤的超級稻,它的株高又進一步提高了,我們現在超級稻都在一米二左右,從一米一到一米三,是這麼一個範圍,我們叫半高桿,一米二左右。事物發展是螺旋上升的,再進一步提高產量怎麼辦?我有一個設想,叫做新高桿,即把它的株高提到一米五左右,產量可以進一步提高,每公頃可以達到17、18噸,還有一種叫超高桿,一米八到兩米左右,理論上產量可能達到20噸每公頃。提高株高可以大幅度提高生物學產量,從而保持高收穫指數,提高稻穀產量。但是這個路線有一個大問題,株桿高了之後倒伏的風險很大,怎麼辦?還有一個途徑,就是不通過提高株高來提高生物學產量,而是提高莖粗來提高生物學產量。在同樣的田裡面,比較一下Y兩優900號和雙優1000號,兩者實際產量差不多,分別是每公頃14.14噸、14.19噸,差異很小,收穫指數也基本上相同,一個是0.57、一個是0.58,但是株高差異比較大,Y兩優900號有1.25米,雙優1000號是1.09米,矮了10多釐米。但是生物學產量都差不多,每個植株的產量都是12.2克左右,因此它的實際產量差不多。差別在哪裡?雙優1000號株高矮了,但是莖桿粗了。這是通過增加莖粗來提高生物學產量,這個途徑效果更好,因為它高度抗倒,株高只有1.09米,植株矮墩墩的。這個就是我們進一步提高稻穀產量的技術途徑。
  三、建議
  
  下一步建議向農業部、科技部立項第五期超級稻,它的指標跟國際接軌,不搞畝產,以公頃來算。第四期超級稻每公頃15噸,第五期建議指標是16噸,雙優1000號的產量前景都在16、17噸,所以我們還是比較有信心,計劃在2020年要實現第五期超級稻,我們爭取三年之內取得突破。
  四、結論
  
  中國人完全能夠依靠自己解決糧食問題,而且還可以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解決糧食短缺問題。超級雜交稻對保障世界糧食安全和世界和平會做出很大的貢獻。
  文/袁隆平
  (作者系湖南省政協副主席、中國工程院院士,本文根據作者在第二屆隆平論壇上的學術報告的錄音整理而成。)
  
  (掃一掃,更多精彩內容!)  (原標題:袁隆平:中國超級雜交稻育種技術的未來展望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o05coddz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